关于2013级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选拔办法的通知
 
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》(教高[2011]1号)文件精神,遵循 “面向工业界、面向未来、面向世界”的工程教育理念,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、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,决定组建卓越工程师班。
一、选拔范围
2013级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学生,备选学生名单见附件1
二、培养模式
四年制本科采用“3+1”培养模式,即在校累计学习3年,力争实现在企业(研究所)、校内外实习基地累计实习和实践1年。
三、培养与学籍管理
单独编班,20-24人,单独配备班主任,小班上课,按照独立的培养方案实施培养。从大三开始,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指导导师。对于在企业、实习基地学习阶段的管理,由学校和企业、实习基地按要求设立管理小组进行联合管理。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,学校、学生、企业或实习基地三方要签订协议,明确各自的责、权、利,确保学生安全和学习效果。
四、学校支持
加入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实验班的学生,在学校评优、评奖等方面享有的待遇比其他班级同学多50%,并且学生中的30%―40%可以获得推荐免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资格。
五、面试时间
请列入备选名单并自愿加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于2014年8月30日(星期六)下午14:30,在11309H参加面试。
答辩时间5分钟以内,按照:学习能力、参与科技创新能力、心里承受能力、团队合作四个方面陈述。
附件1:备选学生名单
附件2:熟女av
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本科阶段的实施办法
熟女av
2014.06.30
附件1
备选学生名单
学号  | 姓名  | 学号  | 姓名  | 学号  | 姓名  | 
1301064103  | 崔金凤  | 1301064228  | 王凯  | 1301064339  | 刘期茂  | 
1301064124  | 陈芝崇  | 1301064238  | 张小链  | 1301064341  | 何福  | 
1301064138  | 程炀  | 1301064222  | 薛帅  | 1301064324  | 张亨  | 
1301064128  | 高月光  | 1301064214  | 秦喏  | 1301064323  | 潘浩  | 
1301064118  | 赵晓雨  | 1301064226  | 朱义祥  | 1301064306  | 朱越亭  | 
1301064140  | 朱宗良  | 1301064223  | 陈雨泽  | 1301064303  | 张倩文  | 
1301064110  | 毕艳鹏  | 1301064201  | 李静  | 1301064301  | 张娜  | 
1301064139  | 舒�  | 1301064209  | 赵进  | 1301064329  | 郑浦  | 
1301064109  | 刘江  | 1301064241  | 罗成  | 1301064330  | 赵聪聪  | 
1301064135  | 李伟  | 1301064239  | 江帅  | 1301064331  | 白剑锋  | 
1301064137  | 唐嘉荣  | 1301064231  | 柯源  | 1301064326  | 尹宏腾  | 
1301064144  | 白伟文  | 1301064208  | 杨谦  | 1301064309  | 牛方瑜  | 
1301064106  | 郝紫宇  | 1301064230  | 张永华  | 1301064316  | 郭帅帅  | 
1301064115  | 王泽  | 1301064206  | 张猛  | 1301064318  | 陈霖  | 
1301064111  | 许宏刚  | 1301064211  | 杨帅  | 1301064308  | 刘翔宇  | 
1301064146  | 张斌  | 1301064210  | 苏棋  | 1301064344  | 杨昭  | 
1301064130  | 曾庆国  | 1301064225  | 牛高  | 1301064340  | 周捷  | 
1301064147  | 胡同贺  | 1301064229  | 张世潇  | 1301064328  | 苏秀健  | 
1301064107  | 尚维达  | 1301064240  | 黄俊仁  | 1301064337  | 张均  | 
1301064141  | 王捷  | 1301064246  | 程磊  | 1301064338  | 黄茂为  | 
 
 
附件2
熟女av
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本科阶段的实施办法(试行)
 
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》(教高[2011]1号)文件精神,遵循 “面向工业界、面向未来、面向世界”的工程教育理念,以社会需求为导向、以实际工程为背景,以工程技术为主线,依托我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,联合知名企业(研究所),不断总结并吸收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,科学定位各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,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,逐步稳妥地推进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工作。
1、组织管理
(1)学校成立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本科阶段实施领导和工作组
主要负责制定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本科阶段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和要求;负责本科阶段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。
 (2)参加试点的学院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
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门机构负责人由所在学院院长担任,副主任由教学院长担任,成员由学院教学科、学生科、各个专业负责人和相关企业(研究所)高级管理人员组成,负责 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的具体落实和学生管理;负责制订相关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、学生日常管理、专业教学与企业(研究所)合作联系、实践基地建设管理、监控各教学环节以及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等。
2、培养模式
 四年制本科采用“3+1”培养模式,即在校累计学习3年,力争实现在企业(研究所)、实习基地累计实习和实践1年。
前3年,学生在校以全日制形式完成规定学分。所修课程和大纲将参照教育部、教指委的要求而制定;学科基础和专业特色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、具有产业鲜明特色的教材和教学大纲,由学校教师和企业(研究所)工程师共同完成理论教学、实践教学任务。
第4年,学生在企业(研究所)、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,采用跟班、岗位锻炼等方式学习本行业的生产与管理流程,由企业(研究所)、实习基地方担任学生专业实习的指导与考评工作。根据生产实际需要,由企业(研究所)和学校协商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课题,由校所或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毕业设计(论文)的指导,并由校所或校企双方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(论文)质量以审阅、质疑等形式进行评价。
3、学籍管理
 单独编班,每班20―30人,具体人数由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自行决定。学生按现有学制实施培养,即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。
 对于在企业(研究所)、实习基地学习阶段的管理,由学校和企业(研究所)、实习基地按要求设立管理小组进行联合管理。管理小组要加强学生在企业的学习管理、安全管理。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,学校、学生、企业(研究所)或实习基地三方要签订协议,明确各自的责、权、利,确保学生安全和学习效果。
4、师资配备
 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,优先聘请有一定企业(研究所)工作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承担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”实验班的教学工作。
 (1)聘任校内教师
 从校内教师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。同时有计划地选派指导教师到企业(研究所)、实习基地工程岗位进行工作,积累工程实践经验。
(2)聘请企业(研究所)或用人单位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开设课程。设立“企业(研究所)教授”岗位,聘请企业(研究所)高级专家参与教学。
5、质量保障
针对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的目标,补充并完善能与之相适应的校、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。力争从组织机构、政策和条件支持、管理与运行制度及师资选聘等方面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,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设;及时发现并解决培养过程出现的问题,保障各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和培养方案的落实。
 
6、学生选拔与管理
2012级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实验班学生选拔、管理、退出制度等实施细则由相关学院自行制定。
7、学校支持
为了全面贯彻、落实教育部的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工作,保证我校“卓越计划”的顺利实施,学校将从政策、财力、人力、场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;加入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实验班的学生,在学校评优、评奖等方面享有的待遇比其他班级同学多50%,并且学生中的30%―40%可以获得推荐免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资格。
 
本实施办法解释权在教务处,从颁布之日起执行。
2013-6-20